参考来源:博圣服务
Newborn Screening
近日,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大儿院)杨茹莱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杂志发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基于对中国大陆 10 万新生儿的筛查,发现和确诊了1名SCID患者、2名XLA患者、9名SMA患者(其中1名患者合并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X 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新生儿筛查的常规应用增添了新的证据。根据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SCID患病率为1:103,240,XLA患病率为1:51,620,SMA患病率为1:11,471。
中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全国筛查病种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在(PKU),逐步扩展到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以及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新增的40多种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广泛开展,使万千患儿及其家庭获得了早期防治的机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下一个值得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是什么?
浙大儿院这项研究或许能使模糊的答案变得更为清晰。
OVERVIEW
研究概况
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中国浙江省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运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 103,240 名新生儿,进行了SCID、XLA、SMA三病种的联合筛查进行探索和研究,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筛查体系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通过该项研究发现和确诊了1名SCID患者、2名XLA患者、9名SMA患者(其中1名患者合并Wiskott-Aldrich综合征)。
RESULT
研究成果
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
SCID患病率为1:103,240,XLA患病率为1:51,620,SMA患病率为1:11,471。
筛查技术可行性:
采用多重qPCR技术仅需1个3.2mm血斑即可实现对SCID、XLA和SMA三种疾病的联合筛查,对应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2.44%、2.78%和100%。
通过新生儿筛查确定的患者可及早进入到诊疗流程,显著改善预后:
①一名新筛确诊的SCID患者已成功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截止到2岁,身体状态良好
②两名确诊的XLA患者在6个月时接受了免疫替代治疗
③九名SMA患者:
•3名家属放弃治疗的患者在2-6月龄时全部夭折
•3名患者接受治疗,目前均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1名患者因家庭经济原因未进行治疗,在随访过程中已表现出发育迟缓及轻微肌肉无力症状
•1名合并WAS症状的患者分别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及SMA治疗,但因SMA治疗较晚,运动里程碑明显延迟
额外发现:
4名22q11.2缺失综合征患者、1名21三体综合征患者、1名努南综合征患者、1名超雄综合征患者、1名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
标准化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
集合了早期新生儿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可供广泛采用和实施。
•该系统建立中国大陆综合流行病学数据库、建立疾病队列、整合多学科团队治疗以及标准化临床路径
•阴性筛查结果可通过中国建立的综合儿科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管理,为所有儿童提供持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可对无症状儿童根据遗传分析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进行遗传咨询和健康管理
该研究团队认为,作为中国大陆首次多病种联合的大人群前瞻性基因筛查,筛查结果充分证明了这种联合筛查方法在大规模新生儿疾病中的临床有效性,为我国及全球提供了宝贵的流行病学数据。通过新生儿疾病基因筛查,为症状前诊断提供了重要机会,可以对病情进行早期干预和管理;同时,结合疾病发病率、筛查技术的可靠性、治疗的可及性和良好的预后,SCID/XLA/SMA联合筛查也展现了其显著的经济效益(低成本、高收益),有可能支持相关病种的筛查在国内的普及。
此外,结合此前国际国内新生儿筛查的环境和进展,浙大儿院的本次研究结果也提示了新生儿SMA筛查已具备大规模开展的条件。
疾病发病率高
本研究中新生儿群体患病率1:11,471。
疾病危害严重
本研究中3名家属放弃治疗的患者在2-6月龄时全部夭折,1名患者因家庭经济原因未进行治疗,在随访过程中已表现出发育迟缓及轻微肌肉无力症状。
具备可及的治疗手段
国内已有两款修正药物上市,且都均已纳入医保。
早期治疗有明显益处
本研究中3名患者接受治疗,目前均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1名合并WAS症状的患者因诊疗方案所需,启动SMA治疗较晚,运动里程碑明显延迟。
具备适宜的筛查手段
本次研究中,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成本效益比显著,检测SMN1 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筛查的阳性预测值高达 100%。
国外的开展经验
美国自2018年将SMA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核心推荐病种,2年内就在全美实现了新生儿SMA的普筛。
专家共识依据
2023年,《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 (2023版)》发布,为 SMA 筛查的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提供了权威指导。
具备群众基础
SMA因医保的“灵魂谈判”,而获得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为新生儿筛查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技术选择上,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疾病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重视,相比PCR技术,采用NGS作为一线新生儿筛查,能够一次筛查更多病种,但也会增加筛查成本及对遗传咨询和长期管理的要求。基于此前的多中心研究的经验,浙大儿院也已开始实施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 NGS-NBS(涵盖SMA、SCID、XLA)作为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可选组成部分,以提供更加多元化选择。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下一个值得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是什么?
或许会是SMA。
关注婴儿成长每个细节
为普通家庭提供
安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让宝宝得到精心呵护~
一起加入小优优生大家庭吧!
点击阅读原文,
用科学守护宝宝 妈妈健康!